教育新闻

“减”的目的是“提”!如何实现校内提质最关键!

2021-11-09来源:人民教育阅读量:1716

最近,我们非常熟悉的关键词有两个,一个是“高质量发展”,一个是”双减”,但这并不矛盾,“双减”减的是负担,有学生的负担、家长的负担。“减”的目的是“提”,提高育人的质量,我们要回到学生成长的本源上来考虑问题。今天我交流的主题是:“双减”背景下的初中教育提质行动,重点是校内提质,下面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:一是怎样理解”双减”,二是怎样实施校内提质。

01 怎样理解“双减”?

以“双减”工作为核心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。“双减”是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,持续规范校外培训(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),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,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,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,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,构建教育良好生态,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。因此,完成“双减”的任务,不是取缔了多少线下、线上的培训班,关键是看我们学校的教育是不是完成了我们的既定任务。

初中教育提质行动,就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,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。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,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包括学生课堂的学习、下课的作业、课后的服务,让学生回归校园,在校园内就能实现健康成长。学业好,身体也好,身心健康,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,这就是我们的目标。

02 怎样实施校内提质?

第一,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。培养什么人?怎样培养人?我们要有正确的人才观、科学的质量观,来考虑如何让我们学生成长的更好,更好的标准是什么呢?身心健康、幸福成长,具有家国情怀、有担当有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要敬畏教育规律,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,初中生从少先队员逐渐成长为共青团员,是少年向青年的成长阶段,是学生最重要的基础阶段,学校要重视、研究学生的需求,做好专业的育人服务供给。

第二,要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育人行动。核心素养的提出有两大功能,一是画像的功能,就是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有哪些素养?即能够适应未来生活正确的价值观念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;二是导航的功能,就是引导学校所有的工作,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角度来说应该如何去做,引导我们实现这个目标。

03 坚持做好六个提质

一是课程提质。核心是要提升学校的课程规划能力,学校要有好的课程方案,开齐开足国家课程,开好开精校本课程,给学生提供规范保底,具有结构化、系统性、优质丰富可选择的课程,与育人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。

二是教学提质。秉持“大教学观”,也就是说学科老师要从课程、教学、评价、资源环环紧扣来进行教学。近些年,我们做了大量的“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”的探索。有四个关注:关注老师备课从“教”转向到“学”,学生学习从“被动学”转向“主动学”,学习内容从“学科”增加了“跨学科”的内容整合,教学组织从“课时”到“单元”,强调老师整体规划单元课时,面对挑战性的学习任务,学生完整的经历做事的过程,获得丰富的经验、形成较为稳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,实现有意义的学习。

三是作业提质。作业是单元教学设计当中的一部分,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。很多人过去不太重视作业,做单元教学设计时,在作业那部分,通常上有两种表述方式,一是“P18-21”,二是(略)。往往超数量、超难度,更缺乏研究,反复训练的成分多。教师要在理解基础型、拓展型、综合实践型作业的功能的基础上,做好不同类型作业的结构性设计。全面压减作业的总量和时长,校长和老师们要重视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、布置作业的科学性,加强完成作业特别是长周期作业的指导,丰富批改作业的形式,及时地反馈作业情况并进行个性化指导。

四是课后服务提质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,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通常到五点半,如果有需求,还可以延长。学校可以把课后服务的时间和每天的国家课程、校本课程统一考虑,统筹安排,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、个性化需求。

第五是管理提质。提高行政部门的管理、业务部门的指导、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水平。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,非常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双专业的干部队伍,学术专业、管理专业。善于激发,引领老师的教育改革,并给予专业的支持,陪着干、一起干。

第六个是家庭教育提质。对于任课老师,特别是班主任,要具备指导家庭教育的素养,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理念、水平,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越来越重要。

做好校内提质的关键人物是校长,落实校内提质的核心力量是干部团队、是老师团队。未来,继续努力做好“校内提质”,需要我们更多的老师有“从0到1”的智慧,有创新、有突破,还要有“从1到0”的勇气,开放心态,再发展。

教育是一个慢生长的过程,有一种坚持叫扎根,我们需要这种扎根的精神。有一种合作叫赋能,老师彼此赋能,更给学生的未来成长赋能,让我们大家更好地合作。

来源:人民教育

桂林生活网教育频道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