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愿意做一棵红糯,选择留下与坚守,在清贫中践行初心使命,去照亮山乡孩子的求学之路、心灵之路和未来之路……”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地灵小学负责人、语文教师杨旭丽扎根偏远山区学校27个春秋,把自己的青春留给大山、留给了山村的孩子。
1996年,中师毕业的杨旭丽,走上乡村学校的讲台。多年来,她辗转于多所偏远山村小学,哪里需要就扎根哪里。得知乐江镇西腰村校点需要年轻教师,她主动来到这所条件更为艰苦的学校。被子、席子、脸盆、暖水瓶和一小袋大米,带着全部家当,她翻过3座山,步行3个多小时,从家里来到学校。此后的两年时间里,她每周都在这大山里来回穿梭。
教学路上多艰辛,杨旭丽却“越是艰辛越向前”。她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时,集语文、数学、品德、音乐、绘画、体育教学任务于一身。她邀请同事们去听她的课,更主动请缨到其他校点上公开研讨课,在实践与积累中快速成长。因为条件艰苦、待遇较低,有几名代课老师先后放弃教书而选择外出打工,可杨旭丽没有动摇。经过努力,2000年通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,她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。
2003年4月的一个傍晚,在家访完回校途中,杨旭丽骑车发生意外,左脚掌全部弯曲,五个脚趾的关节全部错位。养伤的日子里,她仍坚持给学生上课。那段日子,师生们总能看到杨老师的爱人背着她进出学校的身影。二十年过去了,杨旭丽的左脚掌和脚趾一直没有正确复位,病痛时刻折磨着她,可她从不抱怨,依旧兢兢业业,乐观向上。
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”,杨旭丽把侗族文化带进校园,聘请村里的长辈教孩子们唱侗歌、跳多耶舞,还在西腰小学、地灵小学开设侗族芦笙班,并筹措资金为学校购买侗族服装和民族乐器。2018年3月,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《我们在行动》走进地灵村,杨旭丽组织老师和学生着侗族服饰与明星同台表演、互动,展示出侗家儿女的自信与活力。
杨旭丽不断创新课外艺术活动,丰富学生课余生活。看到学校大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,为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,她积极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干预,打造爱心屋,带着孩子们一起画画、做手工、学芦笙、下棋、听音乐、读书等,呵护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,孩子们都亲切地唤她“杨妈妈”。
多年来,杨旭丽并不是没有机会调到条件好的学校工作,而她总是把机会让给其他更需要的同志。“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,增长孩子的视野和能力,缩短山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的差距;更希望通过教育,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人格,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。”杨旭丽说,这是她的初心。